发布日期:2018/03/16 来源:智静 供稿
许多人对2015年3月间的“也门撤侨”行动还记忆犹新。这个春节,一部反映也门撤侨事件的《红海行动》燃爆全国。
优良的制作、震撼的场面、完整的叙事、紧凑的情节,让人直观的感受到了“火爆”这两个字的含义。五场战斗戏贯穿全片,战斗模式花样繁多,绝少重复。观影之余,中国海军的威武的军姿、过硬的身手、坚定的信念在我的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不同于《战狼2》中的孤胆英雄,《红海行动》主角是海军“蛟龙突击队”八人小组,是不折不扣的团队协同作战精神的典范。你也许记不清楚每一位队员的样貌,但是他们迅速、敏捷的行动和配合,让你忘记了个人,却记住了这个 “蛟龙”。
任务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协作。电影非常突出团队意识,在蛟龙突击队里,各自分工明确,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都无可替代。即使是在这个8人小组里,个人行动的完美成功都仰仗着团队其他队员的默契配合。影片展示的就是蛟龙突击队员在各种极端作战环境下的协同行动。他们互相信任,完美配合,海陆空三栖作战,每个人都在战斗中发挥自己所长,少了任何一个人都不是“蛟龙”,没有一个人是其他人的陪衬。我们看到团队里狙击手对恐怖分子每一次的致命一击,都离不开配合无间的观察员对实际状况的精准分析,同时也离不开其他队员对敌人的牵制,以达到对狙击手的掩护目的。甚至在与指挥部失联的情况下,队员之间行运流水般的协同配合,竟然在很紧张的观影气氛中,产生了一种很独特的美感。面对困难随机应变,这样促使他们走向成功,让人看得是又爽,又惊,又心血澎湃。
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,才永远不会干涸;一棵树只有不离开树林,才能长大成材。一个人也只有投入到团队之中,才会有无穷的力量。任何一个团队任务的成功运作,都离不开所有相关部门、队员的齐心配合。
团队中,论一个指挥的重要性。无论是真正战场还是职场、游戏场……对局势的判断和情报的处理,都会交给团队指挥。一个好的指挥者,就是在遇到紧急情况,掌控稳定大局同时,对突变状况准确判断,及时给出方案,解决问题。这一点蛟龙突击队的队长杨锐做到了。作为“蛟龙突击队”队长,杨锐的职责是整合指挥队员发挥最大效用完成任务,在各种环境中从容指挥,根据时局制定作战计划。
在拯救被索马里挟持的船员时,杨锐展示战场指挥官的才能。他替队员们扛起各方压力,他瞒下狙击手脊椎被打穿的讯息,不让负面情绪干扰队员。作为队长,在战斗中解决敌人问题,在心理上解决队员问题。在营救被扣押人质的那场战斗中,汽车爆胎的突发情况打破了原来的营救计划,一边是敌人的步步紧逼,一边是营救任务的执行。几乎是瞬间的平衡判断后,在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前提下,杨锐第一时间就做出决定,准确果断的下达命令,分配任务,做好了战斗部署,最终完成了营救人质的任务。杨锐以其优秀的军事素养和指挥才能,在与舰艇通讯中断,缺少后方支援的情况下,凭借着经验和判断,准确的下达作战命令。他的沉着,果敢,随机应变,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使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场指挥官。
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团队任务完成的必要条件。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,保持这样优良的作风,才能在突发情况面前做到召之即来,来之能战。每一次的行动,都需要大家占好各自的岗位,面对挑战毫不退缩去迎战;听到命令不打折扣去执行!作为战士,到了战斗开始的时候,只需要调整心态,听从指挥、服从命令。
我军历来讲究军事民主,团队协作,《红海行动》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成长,自己的定位和责任。《红海行动》中的军人一直在用行动诠释“勇者无畏,强者无敌”,影片里没有一个英雄,因为他们都是英雄,都是血肉鲜活、个性鲜明的主角人物。
蛟龙特战队是一个真正的特种兵团队,从团队人员的配置来看,队长杨锐、副队长兼爆破手徐宏、狙击手顾顺、观察员李懂、机枪手佟莉、机枪手石头、医疗兵陆琛、通信兵庄羽,每个人各司其职,性格鲜明立体,战术完美配合。电影中的五场战斗,突发情况层出不穷,最终成功任务完成的原因,除了平时默契训练的结果,还有就是每一位队员听到命令瞬间的超强执行力。“服从命令”已成为他们的本能,刻入骨血,融进经脉。
《红海行动》请允许我向你致敬!影片没有刻意回避战争的血腥残忍,没有凸显个人英雄,却盛赞了团队的协作。自古知兵非好战,能战方能言和,正是因为热爱和平,珍惜和平我们才去奋力战斗。《红海行动》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,让我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!
(建投国融 智静 供稿)
(来源:未知 | 供稿人:admin)
‘河北建投国融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22453号3 Copyright ©HCIG Guo Rong Energy Service CO.,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’ 冀ICP备12022453号